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中X=_______...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1X=_______,该原子在反应中易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_(”)离子。

(2)写出图2所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CO表现___________(氧化还原”)性。

(3)3中反应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pH逐渐变_____(”)。

(4)3反应乙中,实际与Ni反应的粒子是_____;由反应可知金属活动性:Ni___Cu(“﹥”“﹤”)。

 

16 得 阴 2CO+2NO  N2+2CO2 还原 H2R+2NaOH=Na2R+2H2O 小 Cu2+ > 【解析】(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1中X=2+8+6=16,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2)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作用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2CO+2NO  N2+2CO2;该反应中CO表现还原性;(3)由图示可知: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H2R,图3中反应甲的化学方程式为:H2R+2NaOH=Na2R+2H2O,反应过程中碱性减弱,溶液pH逐渐变小;(4)根据上图原理分析类推,Ni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镍,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是Ni和铜离子,铜被置换出来,由反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Ni>Cu。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定某气体X的组成。在注射器A中装有0.32g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气体X完全反应。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出现红色粉末。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注射器D中收集到生成氮气0.2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 气体X是氨气(NH3)

C. 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

 

查看答案

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材料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格与图象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表格比图像更直观体现变化规律

B. 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 40℃时,将50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 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

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

A

Na2CO3晶体

NaHCO3

HCl

结晶

B

KCl

MnO2

H2O

溶解、过滤、结晶

C

N2

O2

Cu

加热

D

NaCl溶液

Na2SO4

适量BaCl2溶液

过滤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制取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A. 制取CO2    B. 制取氢气    C. 制取氧气    D. 制取CO2

 

查看答案

下列各物质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