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I.某天然矿泉水标签(已破损)如下,请认真阅读后填空。
(1)标签中只有硫酸根离子符号被损毁,硫酸根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该天然矿泉水中含有多种溶质,其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该天然矿泉水产地儿童智力发育较好可能与矿泉水中的______有关;该矿泉水显________性(填“酸”或“碱”或“中”)。
II.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请根据图示回答:
(3)制作材料中的铝合金材料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单质”)。铝是活泼金属,而该铝合金外壳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制作材料豆浆机作手柄的塑料属于____________塑料(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5)豆浆已成为众多家庭的早餐饮品,以下是豆浆中一些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请根据下表回答:
成分 | 水 | 蛋白质 | 脂肪 | 糖类 | 钙 | 磷 | 铁 | 维生素A |
质量分数/% | 96.0 | 1.8 | 0.7 | 1.1 | 0.01 | 0.03 | 0.0005 | 0.015 |
①豆浆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②青少年缺乏_________元素易患有佝偻病,缺乏____________易引起夜盲症。
③在豆浆所含的营养素中能供给人体能量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清洗豆浆机时,常加入洗涤剂清洗油脂,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作用。
右图表示发生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反应前容器中有 种单质分子;
(2)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
(3)由“”构成的物质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4)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粒子有 (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水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可用于扑灭常见火灾,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生产、生活中常因水的存在,使金属更易发生锈蚀.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水资源:火星上水资源匮乏,需通过循环净化尿液、汗水等方式获取饮用水。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也越来越少,人们生活用水主要来自水厂,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蒸馏 ②过滤 ③吸附沉淀 ④碳池吸附 ⑤消毒
(4 )水厂常用ClO2对自来水进行二次消毒,其中的氯元素经消毒后全部转化为氯离子—— Cl﹣,ClO2→Cl﹣的过程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____________;(填数值)
(5)电解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示意图中可获得的正确信息有__________(填写编号选全队才给分)
A.水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E.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3分)
(1)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科学家预言,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将从水中获得,该能源是____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将这两种可燃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下列产物不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醇(CH4O)B.甲醛(CH2O)C.乙醇(C2H6O)D.乙醛(C2H4O)
按题的要求填空
(1)氩气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3个铁离子_____________
(3)乙醇汽油中燃料乙醇的化学式_________,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与空气中最多的两种元素共三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4)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其中氧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5) 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高钙奶粉”等食品,这里的“碘”、“钙”是指_______(选填“单质”或“元素”或“原子”).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其中从左到右按原子序数排列的每一种元素的本质不同是_____________,每一个族的化学性质相似,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