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酒的酿造 ...

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酒的酿造    C. 纺纱织布    D. 冶炼生铁

 

C 【解析】A. 钻木取火,B. 酒的酿造 ,D. 冶炼生铁,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纺纱织布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该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该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该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第2组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则猜想_______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第一步        第二步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______________保存。

 

查看答案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选填装置编号,下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及收集装置是______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______处进入(选填导管口编号)。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______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稀硫酸       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查看答案

8分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                       

 

查看答案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