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B. 微粒间有空隙

C. 微粒在不断运动    D.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D 【解析】试题分析: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故选: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到白烟

C. 用托盘天平称取5.4g氯化钠

D. 测溶液pH值时,将待测液倾倒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

 

查看答案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浓盐酸的挥发    B. 浓硫酸吸水    C. 生石灰吸水    D. 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铝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取457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8000g溶液,再逐渐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沉淀和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图象如图:(已知氢氧化铝沉淀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反应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X轴表示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Y轴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W为116克,K为272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图象中,A点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B点氢氧化钠的质量与A点氢氧化钠的质量的差值为       g.

(2)计算氯化镁样品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01),写出过程.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如图1所示,小组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硫酸,一会儿会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硫酸,并对烧杯内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进行探究。

1)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溶液的pH
 

pH          7
(填“=”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且稀硫酸过量了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用上述方法,用其他试剂也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于是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试验:

甲组实验:探究CuSO4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2,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CuSO4溶液时没有出现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CuSO4溶液        (填可以不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乙组实验:探究BaCl2溶液是否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3,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及现象,你认为用BaCl2溶液           (填可以不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查看答案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