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和一定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固体全部溶解。他们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 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 CaCl2、Ca(OH)2; 猜想四: CaCl2、Ca(OH)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____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1:_________。结论: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2:_________。结论: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拓展】
酸性较强的液体直接进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要处理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
A.CaO B.CaCO3 C.Ca(OH)2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Ⅱ.取50g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同时充分搅拌。测得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_________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反应完。
(2)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CaCl2、MgCl2和少量泥沙)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是__________。
(2)在得到精盐固体的过程中,当_______________出现时,就要停止加热。所得的精盐是_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若实验最终精盐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精盐中含有水分 D.所称粗盐没有全部加水溶解
(4)操作3可用饱和食盐水反复冲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若用以上操作得到的氯化钠晶体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需要_____g氯化钠晶体。
②称量:称量时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选择量筒的规格为__________,量取水时,如果按照上图①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③溶【解析】
上图②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瓶、贴标签:实验完毕。
(10分)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
(2)若将装置A和E(药品为高锰酸钾)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其中装置E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向装置B、E(此时E中去掉棉花)中分别加入药品都可以制得氧气,如果两个反应都用到同一种试剂,这种相同的试剂一般是 ,该试剂的作用 (填“相同”或“不同”)。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
请按照气流流动(开始到末尾)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 ;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I、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碳酸钙 B.硝酸钾 C.氢氧化钙 D.氯化钠
(1)生活中可用做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____;
(3)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4)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____。
II、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5)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与______有关;
(6)小苏打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填符号);
(7)洗涤剂去除餐具上油污的原理是________;
(8)天然气可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________;
(9)浓硫酸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
(10)某黑色粉末溶于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20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4.9% B. 9.8% C. 14.7% D. 19.6%
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种酸.将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有( )
A. NaCl、H2O B. NaClO、H2O
C. NaCl、NaClO D. NaCl、NaClO、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