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

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填“符号”)

(2)铁钉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次出现,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ⅰ)变化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

(ⅱ)变化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和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关系________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他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不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________,溶液C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②在蓝色溶液B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已知铜锈样品的质量是10g,固体F的质量是3.2g,则铜锈中含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Al 水、氧气 Fe2O3+6HCl=2FeCl3+3H2O B C CO2 Fe2+ Fe 、Cu Fe+ CuCl2== FeCl2 + Cu  55.5% 【解析】(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用质量分数表达,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铁锈的质量等于反应前铁的质量与反应的氧气、水的质量和,所以锈蚀后的铁钉的质量大于原铁钉的质量;(3)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不反应,证明铁在锌后;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证明铁在氢前;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铁在铜前; 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证明铜在氢后,由ABD三组实验即可证明锌>铁>氢>铜,所以C实验不需要进行;(4)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二氧化碳,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①A为二氧化碳,B为氯化铜;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所以溶液C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铜;②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CuCl2== FeCl2 + Cu ③ 设Cu2(OH)2CO3的质量分数为X,固体F是铜,即生成的铜的质量是3.2g,10g×X×(128÷228×100%)=3.2g,X=55.5%.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A.CO  B.NaHCO3 C.C2H5OH D.CH4 E.CaO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序号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_____________

碘酒的溶剂是___________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___

可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

(2)“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方法将硬水软化.

②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③生活中可用水灭火,其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

④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功能。

 

查看答案

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样品。由下图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 47.5%    B. 21.2%    C. 70.7%    D. 85.6%

 

查看答案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 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 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C. 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

室温下,在pH=1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

A. K+、Cl、SO42、OH    B. Na+、SO42、NO3、CO32

C. Ba2+、NO3、Cl、SO42    D. NH4+、Cl、NO3、SO42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 t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D.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