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沸腾炉内主要发生如下反应,请将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FeS2 + 11O2 2______ + 8SO2
(2)炉渣用于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所得硫酸可稀释成各种不同浓度用于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浓硫酸稀释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4)整个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___。
中国有着悠久的饮酒酿酒文化。不久前,海昏侯墓葬出土了青铜“蒸馏器”(右图),“蒸馏器”上遍体的铜锈[Cu2(OH)2CO3]见证了我国蒸馏酒的历史,使现代人对蒸馏酒的认识提早了1000年!
白酒一般是用高粱等谷物做主料或佐料酿制而成。制酒工艺主要流程包括:投料→ 发酵→ 蒸馏→老熟(贮存)。
发酵是指借助酵母菌所产生的酶的作用,使高粱等籽粒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发酵环境pH为4-5时,发酵速度快,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抑制酵母繁殖,发酵速率减慢,且出酒率降低。在正常条件下,发酵池中酒精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发酵得到的并不是通常市场上见到的饮用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6-7%,同时含有多种脂类、醛和酸。一般需要蒸馏和浓缩,使酒精浓度达到50-70%,蒸馏得到的酒中还含有杂酯油及酯类等。新蒸出的白酒,气味不正,因为新酒中含有硫化氢、硫醇等臭味物质。硫化氢、硫醇等低沸点物质挥发出来后,酒的杂味会大为减少,所以需要贮存老熟的过程。老熟过程中臭味物质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酒别(单位:g/100ml) | 硫化氢 | 硫醇 |
新酒 | 0.00888 | 痕迹 |
贮存一年的酒 | 痕迹 | 未检出 |
贮存二年的酒 | 痕迹 | 未检出 |
老熟过程中会发生氧化、还原、酯化、水解等各种反应,使酒中醇、酸、酯、醛等物质达到最佳值,酒香气增加,酒味柔和。清香型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在老熟1年半左右时间达到最高值,贮存期延长,主体香成分反而下降,老熟10年的酒,其主体香成分降低大约75%。说明白酒必须有一定的贮存期。
回答下列问题:
(1)铜锈由________四种元素组成。
(2)酵母菌繁殖的适宜环境属于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在粮食发酵生成酒精过程中,酒精含量增长最快的时间 。
A.发酵前两天 B.发酵7天以后 C.在发酵中期
(4)酿酒过程中“老熟”的目的是_________。
(5)在饮酒、酒酿制过程要注意的问题,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酒越陈越香
B.老熟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
C.发酵期越长,发酵池中酒精含量越高
D.白酒的香味是酒精的气味
(1)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的铜用于做导线,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2)铝的金属活动性很强,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铝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很特别,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其中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镁所具有的轻质特性决定了镁合金是生产航天器、军用飞机必不可少的结构材料。用菱镁矿(MgCO3)生产金属镁的大致流程如下:
检验步骤①中菱镁矿是否完全分解的方法是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检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CaC2),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放出热量,生成乙炔(C2H2)气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其剥离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就像我们将写错的字用胶条从纸上粘下来一样。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右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B.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
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连接四个六元环 D.石墨的导电性比银强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之一,硝酸钾属于___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3)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在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情况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
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
(1)烤羊肉串时,用扇子煽能使炉火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
(2)铁棒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但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并________。
(3)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焰,向集气瓶中加
入蒸馏水,震荡,得到黄色溶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