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
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铍、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镁、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是
A.鼓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B.发展低碳经济,减小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C.适量施用化肥农药
D.用化工厂未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
在烧杯中加入7.31g的表面氧化的锌片,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g。
(2)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锌片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8分)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 的猜想不合理。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 。
(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并收集装置为 。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①加热
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熄灭酒精灯
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 。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明显影响(填“有”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