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石蜡熔化 C.瓷碗破碎 D.酒精挥发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如图所示为某种补钙剂“钙尔奇”说明书的一部分,取1片钙尔奇,放入盛有1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其中的碳酸钙跟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成分与稀盐酸不反应),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1.34g.请你计算: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每片钙尔奇中含碳酸钙的质量?
(3)使用这种补钙剂,每人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小华在吃黄花鱼时,看到其头骨上有两块白色的小石头。
[提出问题] 这白色小石头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小石头被称为“鱼脑石”,用来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
[猜想与假设] 如图:
针对小力的猜想,你构建的假说是 。
[设计并进行实验] 利用给出的试剂:10%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
设计实验针验证小力的猜想。
实验方法 | 可能看到的现象 | 结论 | 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①取粉碎后的“鱼脑石”,向其中加入 ② | ① ② |
|
|
(1)指出上述装置中标示出的仪器名称:① ② ③
(2)实验时,将取一定质量粉碎后的“鱼脑石”放进锥形瓶中,将A和B装置进行连接,从分液漏斗处加入稀盐酸。
思考:B装置中广口瓶上方要放一定植物油的原因是 。
(3)若装置A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②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③加热反应物 ④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反思交流] 小力同学在B右侧装置中收集到40mL水,他认为反应中产生了40mL气体,但小华同学认为,即使按正确操作进行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不止40mL你认为他做出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你觉得谁的说法正确?
如果实验证明了小力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鱼脑石”中一定含碳酸钙吗?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理由是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的铜丝加热1min~2min。停止加热后冷却,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1)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 ;② 。
(2)你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是: 。
(3)请写出铜丝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我市陆续使用天然气,乙醇汽油等清洁能源.
(1)我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 。
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天然气开采后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
在其中添加无毒臭味剂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3)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我市将逐步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所谓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①乙醇汽油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氢气 B.煤 C.乙醇汽油 D.煤气(主要含CO)
(4)前几天小明得知自己家里也要将管道煤气由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丁烷)改为天然气,,为此他们家要进行灶具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的调整.请和他一起完成:
①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丁烷化学式:C4H10)
②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改为天然气后,同体积燃料燃烧消耗空气的体积将 (填“增大”或“减小”),则灶具的调整方法是减小 (填“燃料”或“空气”)的进气量;
③燃气泄漏报警器的位置要从低于灶具的地方移到高于灶具的地方,其原因是 。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变化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 ,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的运动引起的。
(2)从微观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
(3)下图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图中A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
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请各举一例实现图中所示的物质变化,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b化学方程式 。
变化c化学方程式 。
变化d化学方程式 。
(4)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提出: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可吸入颗粒物
E.臭氧
②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大气中的CO2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 。
③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增强对CO2的吸收,别一个是减少排放。“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序号)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减少使用私加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D.开发新能源,逐渐取缔直接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
(5)研制和开发不含碳并可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液氨被人们被为一种潜在的清洁燃料。
①氨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氮气和水,试写出氨气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液氨和液氢燃料相比有关数据见下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燃料 | 沸点(℃) | 燃烧放热(kJ/g) | 相对分子质量 | 爆炸极限 | 液态密度(g/cm3) |
氢 | -252.6 | 119.20 | 2.0 | 4.0%~75.6% | 0.07 |
氨 | -33.50 | 18.65 | 17.0 | 16%~25% | 0.61 |
A.以氨和氢为燃料时,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B.氨泄漏到空气中比氢气更易发生爆炸
C.等质量的氨和氢分别燃烧,氢放出的热量多
D.氨的液化比氢容易得多。
③在实验室中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常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 (填字母序号,下同)在C、D、E 三种装置中,收集氨气应选择 若用装置F 收集氨 气,则应将 (填“c”或”d”)与发生装置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