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一类是压缩天然气。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
B.燃烧天然气不是酸雨的重要成因之一
C.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之一
D.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为黄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为非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制造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Na2CO3,为测得其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取该废水100g,向其中加入19.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117g溶液。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原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悬浊液由浑浊变澄清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在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据此可以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酚酞、
(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案 | 方法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 | 无气泡产生 | 猜想3不正确 |
乙同学实验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
| 猜想2正确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经过实验确认了混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以下甲乙同学关于废液成分的观点,你赞成的有 。
A.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石或熟石灰对混合废液进行处理后排放
B.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C.取混合废液,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则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D.可以用碳酸钠溶液对废液成分中氯化钙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选填字母)。
(3)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发生装置选择F,收集装置选择G。
①与B装置相比,选用F作为氢气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②G装置若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