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了什么气体?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的一种或几种,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检验不是O2。
(2)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该气体与氧化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注意:答对(3)(4)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丙同学用砂纸将截下的一段铝丝长时间用力反复打磨,然后将打磨后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横截面处现象明显,但在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请问可能的原因是
(4)丁同学用试管取2ml硫酸铜溶液,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刚开始并未发现预料中的蓝色沉淀现象,其原因是 。
(7分)小红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将内壁沾有澄清 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1),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芳根据溶解度相关知识提出,该实验不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原因是 ;在不添加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情况下(不考虑水分蒸发),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小丽认为蜡烛燃烧时,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是否生成了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湿棉花,其目的是 。
实验中能证明蜡烛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7分)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下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钡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试剂A的化学式为 ,操作1、操作2的名称是 ,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实验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写出纳米碳酸钡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该流程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含有KCl,其用途是 。
(7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写装置序号)。
(3)小红想利用A装置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此发生装置中还缺少一种材料是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
(4)下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
如果G处装稀盐酸,F处放少量锌粒,则加热处的现象为 ;写出“微型”装置具有的一个优点: 。
(6分)如图所示是医院常用的药瓶和注射器,请你据图回答:
(1)含有金属材料的是 (写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是 。
(2)注射器洗净后可以用于家庭小实验,可以代替 仪器使用。
(3)钢针一般用不锈钢制造,主要是由于其不容易生锈, 请你写出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一条即可) 。
(4)铝的金属活性比铁强,请写出铝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 g乙加到10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各100 g饱和溶液降温至tl℃析出固体甲多于乙
D.t2℃时,75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 g水得到20%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