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后不可能形成溶液的是( )
A.乙醇
B.食盐
C.蔗糖
D.冰块
(2013山东滨州)将一定质量的金属锌投入到63.7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2013福建福州)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该图回答问题:
(1)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________.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湖南郴州)铜与另一种金属M的混合物(M可能是Al、Fe或Ag),在该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M不可能是________,待反应完成后________(填实验操作方法),得到铜和滤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片,其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则M是________.取一定量的原混合物投入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对反应所得溶液和固体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一定有M的离子
B.固体中一定有Ag和Cu
C.固体中一定有Ag
D.溶液中一定有Ag+
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即铜和锌的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 合金质量(g) | 稀硫酸质量(g) | 产生氢气质量(g) |
第一次 | 25 | 100 | 0.4 |
第二次 | 25 | 200 | 0.4 |
第三次 | 50 | 100 | 0.4 |
求:(1)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酸和水的质量之比约为________.
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片刻后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无气泡 | 无气泡 | Fe>Al,Fe>Cu |
几分钟后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有大量气泡 | 无气泡 | ________ |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________ | Al>Fe>Cu |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1)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也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请写出铁、铝、铜三种金属材料被人类利用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