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相同温度,溶质相同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苯甲酸是一种食品防腐剂,它是一种片状晶体,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表是该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温度/℃ | 25 | 50 | 95 |
达到饱和所溶解的质量/g | 0.17 | 0.95 | 6.8 |
某同学为提纯某一苯甲酸样品(其中含有泥沙等难溶于水的杂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样品约2g放入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发现样品几乎没有溶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待样品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将所得滤液缓慢冷却至室温就可使苯甲酸以晶体形式析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①是__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海水进入贮水池,溶液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变大
C.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M1经过如下变化: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M2和M3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2g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KNO3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以上两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2)3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4)对(3)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Ⅰ.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的饱和溶液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Ⅲ.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Ⅳ.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5)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 KNO3、18g NaCl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改变温度使KNO3析出,NaCl不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