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A.酸雨的形成:CO2 + H2O=H2CO3
B.中和反应:H2SO4+MgO=MgSO4+H2O
C.Fe和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D.研究水的组成:2H2O2H2↑+O2↑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下列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B.过滤时,将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测某酸性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D.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将蒸发皿中的溶液直接蒸干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变成二氧化碳 B.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C.蓝矾受热变成白色粉末 D.海水经日晒后可析出食盐晶体
(6分)为了测定某种大理石废料中碳酸钙的含量,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取50g该大理石样品,分5次加入200g稀盐酸(假设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进行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稀盐酸的质量 | 第一次 40g | 第二次 40g | 第三次 40g | 第四次 40g | 第五次 40g |
剩余固体质量 | 40.0g | 30.0g | 20.0g | 10.0g | 5.0g |
(1)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50g大理石样品生成二氧化碳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
(3)小组同学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上述稀盐酸,需要浓盐酸和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
(4)向第一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54.4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5)某工厂要想制得280t含杂质19%的生石灰,理论上需要这种大理石废料的质量为__________;
(6分)小明同学发现“旺旺雪饼”的包装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食品保鲜剂”,他很好奇,想和同学们对“食品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食品保鲜剂“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a.食品保鲜剂是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气,防止食品变质;
b.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能吸收氧气或水蒸气的物质有:
①氢氧化钠 ②生石灰 ③铁粉 ④浓硫酸
【初步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可能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打开小纸袋.发现袋内固体为白色,则该保鲜剂的有效成分一定不是(2)_______;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袋内物质的成分继续探究: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用温度计测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3)_________;
步骤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此结论(5)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6)______。
【拓展应用】食品保鲜剂除了能够吸收氧气或水蒸气外,还应具备一些要求,如:无毒、(7)________(写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