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白色粉末A由CuSO4、Na2CO3、Ba(OH)2、Na2SO4、NaOH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白色粉末A中一定没有 (13) ;可能有 (14) ,该物质无法确定的理由是 (15) 。
②生成白色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反应类型是 (17) 。
③滤液B中溶质的组成成分可能是 (18) 。
Ⅰ.Na2CO3、NaOH Ⅱ.Ba(OH)2、NaOH
Ⅲ.Na2CO3、Na2SO4 Ⅳ.Na2CO3、Ba(OH)2、Na2SO4
某同学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①在盛有试剂Ⅰ的试管中,先后加入试剂Ⅱ、试剂Ⅲ,同时不断振荡,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变无色。试剂Ⅱ是 (8) 。
②上述实验过程中:溶液的 (9) 减弱,这是由于 (10)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 。
③取上述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验证化学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下列中不能加入的试剂是 (12) 。
A.石蕊溶液 B.铜片 C.氧化铁 D.硝酸钡溶液
根据下图所给出的仪器回答问题:
①甲同学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仪器组合是 (1) (填写序号),制得气体中混入的杂质是 (2) (水蒸气除外)。若要检验该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入 (3) 溶液中。
②利用上述甲组装的装置还可实验室制取氧气,在此制氧气反应中固体物质所起的作用是 (4) 。
③若补充一种仪器 (5) (填写仪器名称),还可以组装成另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7) ,拆除装置,整理仪器。
某校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进行如下问题的探讨:
①实验室废液中含有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对该废液进行如下实验:
Ⅰ.操作M名称是 (14) 。
II.写出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一定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15) 。
Ⅲ.写出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16) 。
②向铜银混合物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银溶液340 g,恰好完全反应,请结合下图提供的数据计算。求:Ⅰ.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II. a的数值。
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d点的意义是 (8) 。t1℃时,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 (9) g。
②t2℃时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 (10) 。(用“>”“<”“=”表示)
③将t1℃ 一定量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可用图上的(11) 点表示;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 (12) 。
④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对所得三种溶液说法正确是 (13) (析出晶体都不含结晶水)。
Ⅰ.都是饱和溶液 Ⅱ.溶质的质量分数:B>C>A
Ⅲ.溶剂质量都不变 Ⅳ.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生活离不开化学,人类离不开水
①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活性炭,是利用它的 (1) 性。
②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水分可用的盐是 (2) 。
③电解水的实验中,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6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3) mL。乙图所示与实验事实不符,请在乙图中做出修改 (4) 。
④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80℃水的作用 (5) 。图示与实验事实不符,火焰出现的地方应该
是 (6)(填“a”“b”或“c”)处,对比b处和c处, (7) (填“能”或“不能”)探究出燃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