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化学符号里的“3”,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A.3N B.3H2 O C.NH3 ...

下列化学符号里的“3”,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A.3N                 B.3H2 O           C.NH3             D.O3

 

B 【解析】 试题分析:表示分子个数应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3H2O表示3个水分子,故选B 考点: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属活动性在Mg和Zn之间的金属

A.Ca                B.Fe              C.Al                D.K

 

查看答案

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红墨水中的色素              B.天然气燃烧

C.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D.食物腐烂

 

查看答案

(4分)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如下:① NH3 + CO2 + H2O 满分5 manfen5.com NH4HCO3

NH4HCO3 + NaCl 满分5 manfen5.com NH4Cl + NaHCO3

某温度下,向105 g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气(NH3)和CO2,通过上述反应可制得NaHCO3晶体。

(1)已知①中参加反应的NH3质量为3.4 g,则消耗CO2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后称量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为9.7 g,则剩余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

(6分)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满分5 manfen5.com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满分5 manfen5.comCuSO4+H2O

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_______,还可能生成了CuO和O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I: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步骤II: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气

步骤II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_____方面的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与评价】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

(5分)为研究NaOH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用以下试剂设计不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试剂:镁条、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等

(1)小明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振荡,红色褪去,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小刚取体积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先加1 mL水,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向乙中先加入1 mL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观察到________,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

A

B

C

D

试剂

蒸馏水

稀盐酸

NaOH溶液

NaCl溶液

电流强度/mA

约为0

0.09

0.09

0.09

查阅资料:

I.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II.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①对比实验A、C的数据,可推知Na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           (填化学符号)。

实验B、D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__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各取10 mL NaOH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 NaCl溶液和10 mL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均约为20 mL),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I1和I2。根据I1________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