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低碳”理念最清洁的燃料是
A.煤 B.氢气 C.石油 D.天然气
物质除杂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方法探究】为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A:
方案B:
【方法提炼】上述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方法运用】
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9)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
Ⅰ.操作a、b的名称是 (10) ,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11) 。
Ⅱ.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2) ,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13) ;
Ⅲ.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14) (填化学式)溶液。
Ⅳ.步骤③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是否会影响氯化镁的纯度?理由是 (15) 。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来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5g该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7)
②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8) 。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为 (1) 。
②既可以用来制取O2,又可以用来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是 (2) (填字母序号),
若用该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
③收集某气体采用D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4) 。
④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受热条件下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若用实验证明加热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应将干燥的碱式碳酸铜放入 (5) 装置(填字母序号)进行反应,观察到 (6) ,证明生成物之一为水。
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16) 。
②取实验①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17) 。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18) 。
③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19) 。
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KNO3的溶解度 (9) KCl的溶解度(填“>”、“<”或“=”)。
②t1℃时,将50g KNO3加入 (10) g水中,完全溶解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 (11) 。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KCl时,可通过 (12) 的方法提纯。
④实验室可用化学方法来鉴别KNO3与KCl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13) 。
⑤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所加KCl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Ⅰ.实验②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14) (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Ⅱ.实验①、②、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表示为a%、b%、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15) (用“>”、“<”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