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空气属于化合物
B.液氧属于单质
C.氮气属于纯净物
D.五氧化二磷既是氧化物,又是含氧化合物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食物腐烂 C.家庭自制冰块 D.石蜡受热熔化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木炭粉,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①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12)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13) 。
②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14) 。
③反应②属于(15)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滤液II中的溶质为(16) (填写化学式)。
④若从H2SO4和CuSO4中选择试剂甲,最好选用H2SO4,合理的原因是(17) (填写序号)。
A.可以将硫酸铜变为铜
B.自然界中硫酸比硫酸铜多,容易获得
C.用硫酸铜反应一段时间后,铁表面有铜会阻碍铁的溶解
D.不用硫酸铜,因为过量硫酸铜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⑤试剂甲选用硫酸,实验过程中,当看到(18) (填写现象),即可判断硫酸过量。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并测定NaOH的纯度,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所含杂质是(1) ,操作B中加入的试剂是(2) ;(以上填写化学式或物质名称均可)
②操作A、B 的名称分别为(3) 、(4) ;
③若要测定该固体中NaOH的纯度,实验过程中一定还需用到的仪器是(5) 。
【实验探究二】为了测定NaOH的纯度,小红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铁架台略去)。己知,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
④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甲(6) 、乙(7) ;
⑤实验中取用样品质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样品用量过多,造成的后果是(8) ;
⑥取l0g样品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产生了CO2 0.11g ,求原样品中NaOH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9)【实验反思】
⑦利用该实验装置,若操作正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的NaOH纯度也将(10) (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11) 。
电解水的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12) ;
②实验取用180mL水,这些水的物质的量约为(13) ;
③试管C中的气体是(14) ,A 处是电源的(15) 极(填写“正”或“负”);
④为了使电解顺利进行需要向水中加入硫酸,若向100g水中加入l0g 质量分数为0.1的稀硫酸,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 。
⑤有同学想知道:若向水中加入食盐,是否同样可以实现电解水?他仍用右图装置进行食盐溶液的电解,发现D中也有气体,且有黄绿色,则该气体是(17) (选填编号)。
A.氧气 B.氢气 C.氯化氢 D.氯气
电解结束后向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还有(18) (填写化学式)生成。
A、B、C三个烧杯中都盛有40g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物质各10g,充分搅拌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己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30℃,乙物质的溶解度约为(7) 。
②若要将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还需要加入物质甲(8) 克。
③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 C烧杯中的溶液是(9)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10℃时,以上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10) C(填“=”或“>”、“<”,下同)。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则A 、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11)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