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一】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并测定NaOH的纯度,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所含杂质是(1) ,操作B中加入的试剂是(2) ;(以上填写化学式或物质名称均可)
②操作A、B 的名称分别为(3) 、(4) ;
③若要测定该固体中NaOH的纯度,实验过程中一定还需用到的仪器是(5) 。
【实验探究二】为了测定NaOH的纯度,小红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铁架台略去)。己知,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
④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甲(6) 、乙(7) ;
⑤实验中取用样品质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样品用量过多,造成的后果是(8) ;
⑥取l0g样品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产生了CO2 0.11g ,求原样品中NaOH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9)【实验反思】
⑦利用该实验装置,若操作正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的NaOH纯度也将(10) (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11) 。
电解水的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12) ;
②实验取用180mL水,这些水的物质的量约为(13) ;
③试管C中的气体是(14) ,A 处是电源的(15) 极(填写“正”或“负”);
④为了使电解顺利进行需要向水中加入硫酸,若向100g水中加入l0g 质量分数为0.1的稀硫酸,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 。
⑤有同学想知道:若向水中加入食盐,是否同样可以实现电解水?他仍用右图装置进行食盐溶液的电解,发现D中也有气体,且有黄绿色,则该气体是(17) (选填编号)。
A.氧气 B.氢气 C.氯化氢 D.氯气
电解结束后向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还有(18) (填写化学式)生成。
A、B、C三个烧杯中都盛有40g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物质各10g,充分搅拌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己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30℃,乙物质的溶解度约为(7) 。
②若要将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还需要加入物质甲(8) 克。
③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 C烧杯中的溶液是(9)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10℃时,以上A、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10) C(填“=”或“>”、“<”,下同)。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升高,则A 、C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分数关系为A(11) C。
化学与健康——从化学的视角看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名称 | 主要化学性质及在体内变化 |
碳酸氢钠 | 无毒、弱碱性,易与胃酸反应,加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
铁(还原性铁粉) | 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与胃酸反应 |
食盐 | 易溶、中性,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亚硝酸钠 | 易溶、水溶液显碱性,跟硝酸银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 |
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写出碳酸氢钠的化学式(1) ;它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化学式是(2) ;
②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
③写出食盐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
④亚硝酸钠(NaNO2)中的氮元素化合价是(5) ;它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则反应生成的浅黄色沉淀化学式是(6) 。
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 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2g、5g,第三份蒸干得到KNO3的晶体质量为12.5g,则每份溶液中所含水的量为
A.17.5g B.22.5g C.25g D.31.25g
向某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存在Fe元素 B.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 D.滤渣中可能还有铜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