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6分)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现需制取4瓶二氧化碳气体。已知每个集气瓶的实际容积约是150 mL,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2 g/L,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请计算:
(1)这4瓶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2)制取这些二氧化碳气体所需大理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g)
(11分)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采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回忆课本】课本上采用图A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该实验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说明氨分子运动的速率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 。
【发现问题】虽然课本上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实验装置无法固定、有很多氨气逸出大烧杯等。
【查阅资料】①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
②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
③T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仪器。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B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1)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
(2)用 (填写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3)一会儿,观察到 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4)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实验结论】改进实验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 ;氨分子在空气中主要向 运动,且温度升高其运动速率 。
【实验反思】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 。
【实验拓展】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还利用T形三通管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图C实验。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7分)在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收集很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用 。
(3)实验室通过加热无水醋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 ;收集甲烷不能使用E装置,说明甲烷的密度 。
(6分)下图的5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农业上常用A与B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小型化工厂常用A与E的反应制取烧碱,C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
(1)B物质的化学式是 。
(2)针对金属C,写出一条防锈措施: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E反应 ;C与D反应 。
(10分)我们常说“水火不能相容”,那是因为通常水可以灭火;但是,人类文明的诞生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和“火”。
(1)从灭火的原理分析,水能灭火的原因主要是 。
(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完全燃烧,这是因为 。
(3)自然界的水中常含有难溶性固体杂质,一般采用 操作清除;若要证明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水属于硬水,可以滴加适量的 ;若要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多采用 的方法。
(4)电解水时,电能转化为 能,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其一电极上产生6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mL。
(5)水是常用的溶剂。要配制100 g15%的蔗糖溶液,需要水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