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能与水反应 |
B |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 被点燃的气体是CH4 |
C | 50℃时,将34gKCl固体加入100g蒸馏水中 | 完全溶解 | 5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 |
D |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 燃烧 |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b溶解度相等
B.t2℃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将t2℃时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取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溶质的质量a>b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丙是O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尿素[CO(NH2)2]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