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A.复合肥料:硝酸钾、磷矿粉、氨水 B.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C.同一物质:烧碱、火碱、纯碱 D.混合物:空气、石灰石、液氧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将石油进行分馏 B.用海水晒盐
C.用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 D.用乙醇汽油作燃料驱动汽车
雾霾是今年“两会”点击率颇高的词汇。下列有关雾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有效减小雾霾
B.化学在雾霾监测和治理中起重要作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能有效减小雾霾
D.雾霾能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10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科学探究,请你一起完成探究的过程。
Ⅰ固体的成分分析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BaCl2溶液pH=7
【实验探究】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甲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结论可知,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为:A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B试管出现大量气泡,C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C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结块固体于试管(或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Ⅱ固体中各成分含量
为确定该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芳同学称取2 g样品,利用A为Y形管、B为量气管、C为水准管作为主要反应容器,进行了如图(I)所示实验。
(1)在量气管内水面上架一薄层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芳同学读出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为22.4ml(已知该温度压强下,CO2的密度为1.965 g/L),请你计算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4)小明同学设计如图(Ⅱ)装置,分别测定反应前、反应后仪器以及仪器内物质的总质量,进行有关计算,实验操作中没有失误,多次测量的结果均偏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Na2S2O3·5H2O 俗称“大苏打”、“海波”,是照相业常用的一种定影剂。它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不溶于乙醇,Na2S2O3·5H2O在40~45℃熔化,48℃分解。硫磺为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下图是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已知:Na2SO3 + S Na2S2O3 ,用Na2SO3和过量的S制备Na2S2O3·5H2O的实验流程如下:
(1)Na2S2O3中S的化合价为 ;
(2)操作Ⅰ是 ;
(3)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
(4)结晶的方法是 ;
(5)洗涤操作Ⅰ后得到的晶体,可采用的洗涤液是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