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海水晒盐 D.甘蔗榨汁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提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O2时,取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若干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他们通过加水测定剩余固体质量的方法来求出氧气的质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提示:Mn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加水的质量(g) | 15 | 15 | 15 | 15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4.1 | 9.3 | m | 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K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分)
(2)配平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 + O2 ↑;(1分)
(3)表中m值为 ;(1分)
(4)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分)
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以下3个实验:
①Mg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②稀H2SO4和BaCl2溶液反应
③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本组废液缸里废液颜色与另一小组不一样,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两组同学各自对本小组的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里的废液成分有什么?
【查阅资料】微溶物质在反应物中视作可溶物,在生成物中视为不溶物。
【实验探究】
(一)第1小组的探究:
1.小东首先把呈浑浊状态的废液进行分离,得红色澄清滤液和滤渣。
2.小刚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判断出滤渣中含有BaSO4、Mg(OH)2两种沉淀,他的理由是 ,请你写出生成其中一种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3.小西对滤液成分(除酚酞、水外,下同)进行分析,认为滤液中一定含NaOH和NaCl,并对可能有的成分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滤液中含有BaCl2
猜想2:滤液中含有Na2SO4
猜想3:滤液中含有BaCl2、Na2SO4
(1)小强认为猜想3是不成立的,因为 ;
(2)小雨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证明猜想2成立。
(二)第2小组的探究:
第2小组首先对废液进行了分离,得无色滤液和少量滤渣,然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下图。请据此判断,滤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实验过程中滤液颜色的变化为 。
【交流反思】实验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后的废液要进行处理才能排放,否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下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部分仪器和装置,请回答:
(1)仪器③的名称是 。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小丽用装置A来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3)小芳根据装置B所示进行实验,你预计的实验现象是 。
(4)小凯用石灰石和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的仪器(除夹持仪器外)有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他把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未发现浑浊,原因可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