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杨老师的帮助下,对有关“碱性物质”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探究。以下是本次活动的部分内容:
【验证实验】小全同学往盛有氨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两滴酚酞溶液,结果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 色,说明该溶液的pH 7。(填“>”“<”“=”)
【查阅资料】像KOH那样,凡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就是碱。碱、酸、盐的解离过程都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例如:KOH=K++OH-、Ca(OH)2=Ca2++2OH-。氨水(NH3•H2O)是碱,请参照例子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 。
【提出问题】纯碱(Na2CO3)是盐不是碱,却因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那么,为什么Na2CO3溶液显碱性呢?对此,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讨:
【猜想与讨论】
(1)小唐说:“因为Na2CO3本身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OH-。”对于小唐的说法,大家一致表示反对。请你从化学基本原理的角度说出大家反对的理由: 。
(2)小强说:“可能是部分Na2CO3与水反应,生成了能解离出OH-的化合物。”对此,在场参与大家讨论的杨老师给予了肯定,并提示Na2CO3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和一种常见的化合物。请你根据杨老师的提示写出生成碱的化学式: ,并写出Na2CO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释与结论】小林组长说:“碱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只有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才是碱……”
(7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用序号填写):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图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紫红色固体单质,A、D均为无色气体,且D可参与光合作用,E为一种常见的钠盐,F为一种碱,H为蓝色沉淀。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箭头所指为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发生的条件是 ;(2)C的化学式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图中的转化至少能发生 个复分解反应。
(8分)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通过学习化学和关注新闻报道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构成水的粒子表示为 (填序号)。
(2)懂得爱护水资源。爱惜水的正确做法是 (填序号)
A.右江水量充足,沿岸居民不须节约用水 B.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C.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D.加强河道管理,保证水质
(3)认识了水的化学性质。氢化钙(CaH2)固体可用于登山队员的能源提供剂,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认识了水的用途
①在粗盐提纯中:水做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能源。世界能源的大约20%来自水力发电(简称水电)。
水电是一种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发展水电的优点是 (填序号)。
A.可减缓化石能源的消耗
B.水力发电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
C.建水坝淹没土地
D.进行高成本的库区移民
(4分)下图是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 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是 ;
(4)t2℃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 乙(填“>”“<”或“=”)
(5分)节假日,某班同学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
(1)他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序号)
(2)野炊食谱如下:主食:烤肉串;配菜:净炒空心菜、冬瓜汤、炒田螺;饮料:雪碧。对照下图“平衡膳食宝塔”来看,你认为食谱中的主食还应添加下列食品中的 。(填序号)
A.西红柿 B.大米粥
C.炒鸡蛋 D.糖醋鱼
(3)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 。(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
(4)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得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请你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 。
(5)野炊结束,同学们用泥沙盖灭炭火的原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