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在 (7) ℃,A与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②t1℃时,分别蒸发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8) 。
③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使t2℃时C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9) 。
④t3℃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A,如需恰好溶解4g B,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10) (填“>”、“<”或“=”)10g。
自来水生产过程如下:
取水后,加入药品反应生成具有吸附性能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是 (1) ,属于 (2) (填“酸”、“碱”、“盐”)。通过沉淀、过滤除去 (3) 杂质,属于 (4) 变化。在消毒过程中通入氯气,0.1mol氯气中约含有 (5) 个氯气分子,它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6) 。
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14gX在一定量的Y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M和18gN,变化的部分微观示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消耗3molY B.X可能含有三种元素
C.M属于有机物 D.X和N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g) | 4.2 | 2 | 0 | 9.2 |
A.甲的溶解度是8.4g/100g水 B.再加入4mL水,乙中不溶固体全部溶解
C.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金属X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AgNO3→X(NO3)2+2Ag。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可能会与盐酸反应 B.X可能是铝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