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错误的是
A.铜活动性不强,故铜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金属银
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
C.与同种盐酸反应时,锌片比铁片反应剧烈
D.常温下,在空气中金属镁比铁容易氧化
某同学对家中的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进行了pH测定,结果如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食醋可以除去皮蛋的涩味 B.牙膏是中性物质
C.酱油显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色 D.胃酸过多的人宜多吃葡萄
下列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不锈钢 B.玻璃 C.铝合金 D.铜线
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进行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 B.K2SO4、KCl
C.生石灰、熟石灰 D.CuSO4、Fe2(SO4)3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有这种变化的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16分)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Ⅰ.定性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8,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一种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实验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 。
(3)欲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提出假设】①可能是Na2CO3
②可能是NaOH
③可能是 。
【实验2】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将该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 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气体产生 | 假设 (填序号)不成立 |
B.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
| 固体产物中有 Na2CO3 |
C.取上述B步骤静置后所得上层清液,滴入少量 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假设①成立 |
【实验结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延伸拓展】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药品,已知它们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鉴别,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及现象和结论 。。
Ⅱ.定量探究
为测定某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下图组装仪器,取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②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直至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
③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测量干燥管内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增加的质量(见上图曲线);
⑤重复步骤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再增加。
(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 。
(2)装置甲的作用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
(3)请利用相关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