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为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钠(Na2CO3)固体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2g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钠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烧杯和药品质量/g | 210.0 | 206.7 | 205.9 | 205.6 | 205.6 | 205.6 |
(1)则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请计算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要求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3)假如称量准确,通过计算得到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比实际数值偏小,则原因可能是: 。
(11分)用图1和图2所示装置分别制取少量O2和CO2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MnO2的作用是 。
(2)写出A、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
D: 。
(3)按实验要求完成下表内容(若不需要加物质或没有作用,可填“无”)。
制取气体 | 应加入的物质 | 物质或装置所起的作用 | |
O2 | B |
|
|
C | |
| |
CO2 | E |
|
|
F | 澄清石灰水 |
| |
(5分)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222】加热完全分解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称取了4.44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高温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到室温后,称量黑色固体产物质量为3.2g。
他们对固体产物作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碳粉;③可能是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以上猜想的理由是: 。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若出现 的现象,则猜想①正确;
若出现 的现象,则猜想③正确。
(2)乙同学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分析了一下,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由是: .
(3)丙同学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②,他的理由是: 。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丁同学通过查找化学资料,证实了前几位同学的实验和推理是正确的。
(7分)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又知A、B、D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B所含元素各不相同;C、E均含三种元素,其中E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F是一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单质(通常状态下为气体)。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名称 ,E的俗名 ;A的化学式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D: ;
②写出一种能生成C,且反应物为两种盐的复分解反应: 。
(6分)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是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获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反应原理为:
2NaCl+2H2O2NaOH+Cl2↑+H2↑。
①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打开K,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分别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