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014年央视3•15晚会报道,婴幼儿吃的鱼肝油是药,过量补充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是不少企业却把它当作食品来生产和销售。鱼肝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维生素D3,它的化学式为C27H44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D3属于有机物
B.维生素D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4g
C.维生素D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4%
D.维生素D3是由27个碳原子、4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厂化验室技术员称取6.25 g研碎的石灰石粉末,进行四次高温煅烧(杂质没有变化)、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的重复操作,记录数据如下:(提示: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操作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剩余固体质量 | 5.55g | 4.35g | 4.05g | 4.05g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
他们对此瓶无色液体是什么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铜溶液
猜想二:稀硫酸溶液
猜想三:过氧化氢溶液
小组同学对标签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分析,他们一致认为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 。
【设计方案】
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如下方案: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该液体,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实验与事实】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与解释】
(1)以上事实证明猜想 是正确的。
(2)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反思与评价】
(1)在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应该先将气体收集,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你认为 (选填“有”或“没有”)必要。
(2)为避免在今后的实验中出现标签残缺的情况,在倾倒液体时应注意
【拓展与迁移】
根据探究结果,重新贴好标签。标签上化学式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氢元素显+1价)
(8分)下图是一系列装置图,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装置序号),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用D或E收集气体时,导气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
(4)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C装置中应盛放的液体是 ,气体应从C装置 (选填a或b)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