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Na2C...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Na2CO3)样品(只含NaCl杂质)中Na2CO3质量分数的  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1)气体法。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通过测量丙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得出CO2质量,从而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实验分析】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满分5 manfen5.com

①实验装置乙中盛放的试剂为     ,其作用是                                 

装置丁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填字母)

A.吸收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B.防止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丙中

C.干燥二氧化碳

②实验中如果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小明同学认为小科的方案存在问题,不考虑原装置内空气的影响,即使操作规范,但由于生成的CO2在装置中残留,也会造成测得结果      (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应该将装置甲中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并增加图装置,实验结束后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      ,其中图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满分5 manfen5.com

(2)沉淀法.

【实验原理】利用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沉淀,通过沉淀的质量而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11.0g放入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证明CaCl2过量(即让样品中Na2CO3完全反应)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CaCl2过量;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10.0g,由于沉淀表面粘附滤液,不经洗涤就烘干,称量沉淀的质量将会         (填写“偏高”、“偏低”或“不变”)。

④通过以上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共3分,只写出化学方程式给1分)

 

(1)①浓硫酸(或浓H2SO4) 吸收水蒸气(或干燥CO2) B ②偏低 ③偏低, 将残留的CO2全部鼓入到丙装置中,使其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 吸收通入的空气中的CO2 (2)②CaCl2 ③ 偏高 ④96.4%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于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可能含有水蒸汽,可能会影响气体的体积,故要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即乙装置中的是浓硫酸;而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故要用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②实验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过快,产生的气流过急,二氧化碳不能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 ③生成的CO2在装置中残留,会导致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全部吸收,故会组成测得结果偏低;实验结束后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目的是将残留的CO2全部鼓入到丙装置中,使其完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其中图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的空气中的CO2,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导致结果偏大; (2)②氯化钙过量,即把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掉了,可向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钙,看是否产生沉淀,若没有表示氯化钙过量,碳酸钠完全反应; ③沉淀表面粘附滤液,即还含有氯化钙,不经洗涤就烘干,称量沉淀的质量将会偏大; ④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钠与碳酸钙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 Cl 106 100 x 10.0g = x=10.6g 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96.4% 答:略 考点:物质的检验,实验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满分5 manfen5.com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较纯净的O2的装置为       ,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      把药品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组装发生装置D时,试管口放一团蓬松的棉花,其作用是      

(4)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填“需要”或“不需要”)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向前推进注射器活塞,若看见(填字母)       时,则说明E装置气密性良好。

A.长颈漏斗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并形成稳定水柱

(5)常温下,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实验室通常在常温下用硫化亚铁固体(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则从上面装置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              

(6)在实验室中,I装置被称做“万能瓶”,具有多种用途,仔细观察装置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①实验室收集气体若用I装置替代G装置,则气体应从      口进入(填a或b)。

②J、K装置中,可用来测得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装置是          

 

查看答案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下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流程。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并配平该工艺中生成CaCO3固体的反应方程式:

CaCl2 + ______ + CO2 满分5 manfen5.com  CaCO3 + ______ + H2O

(2)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操作l的名称是      ,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操作2为洗涤、干燥,其中洗涤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钙粗品表面含有的可溶性杂质,其中一定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是       ,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    溶液(①Ca(OH)2 、② AgNO3 、③CaCl2,填写序号),如果没有出现沉淀,说明已经洗涤干净。

(4)上述流程中的副产品(NH4Cl)可用作____________肥(填化肥种类)。

 

查看答案

图是某保健品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该保健品的主要功能是        ,其主要成分中,提供钙元素的物质是       ;参与钙的代谢,促进其吸收的物质成分是        ;矿物质中的锌元素属于人体的     元素(选填“微量”或“常量”)。

(2)服用该保健品后,有时会出现腹胀、打嗝的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化学方程式表示)          

(3)每片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g。

 

查看答案

假日出去野炊,亲近自然,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该如何处理?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锅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成,你准备带的锅是用   制成的;(填字母)

A.无机材料—铝         B.无机材料—陶瓷        C.合成材料—塑料

(2)野炊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将肉烧熟的过程属于蛋白质的    (填“变性”或“盐析”),从营养全面的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还应添加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凉拌黄瓜         D.烤野兔肉

(3)引燃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产生了很多黑烟,这是由枯枝    (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引起的,这黑烟的主要成分是        ;(填字母)

A.氧化铜         B.二氧化锰          C.炭黑         D.铁粉

(4)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     ;(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水          C烧碱          D肥皂水

(5)如果你使用自行车去野炊,回来用水清洗车后,应如何防锈?    ;(填字母)

A.立即擦干        B.烤蓝       C.制合金         D.镀金

(6)野炊过程中,看到一农民将碳酸氢铵与草木灰混用,参加野炊的同学向该农民讲解碳铵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七种物质中:

A.一氧化碳     

B.硝酸钾    

C.聚乙烯    

D.聚氯乙烯    

E.酒精    

F.生石灰

G.熟石灰       

H.小苏打

选择适当的字母填空。

(1)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2)可作为发酵粉的是           

(3)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            ;(4)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      

(5)一些食品袋中的干燥剂             ;(6)农业上一种复合肥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