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且溶质成分没有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石灰水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NaOH、氢氧化钠、烧碱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Cl、氯化钠、食盐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列出求解该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 ;
(3)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4)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5)欲配制150g上述实验所用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质量为 。
(6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BaCl2和Ba(OH)2;
猜想二:① ;
猜想三:BaCl2和HCl.
【实验探究】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② ,得出结论: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二: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开始时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得出结论: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表达与交流】实验二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③ ;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④ ;
(2)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⑤ 。
(4分)下图中的五个圆A、B、C、D、E分别表示铁钉、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图中相邻物质之间用“—”表示能发生反应,其中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五种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D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