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分)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
(1)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写化学符号),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 X+H2O,则X的化学式是 。
(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8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 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在右盘添加 ,并移动游码,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析】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 ,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存贮: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 ,放到指定的地方。
(11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可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较好地控制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字母);用F装置可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 明显影响(选填“有”或“无”)。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
B.50℃时,把30 g甲放入50 g水中能形成80 g甲的饱和溶液
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甲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50℃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 物 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aO | 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B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NaCl | KNO3 | 加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
D | Cu | Zn |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加热烘干 |
下图中容器I、II体积相同,起始时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若利用针筒将一定量液体同时注入容器中,并迅速关闭弹簧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观察到红墨水左低右高的是
选 项 | 容器I内 | 针筒I内 | 容器II内 | 针筒II内 |
A | 硝酸铵 | 5mL水 | 氢氧化钠 | 5mL水 |
B | 氯化钠 | 5mL水 | 氧化钙 | 5mL水 |
C | 充满二氧化碳 | 5mL氢氧化钠浓溶液 | 充满二氧化碳 | 5mL澄清石灰水 |
D | 0.5g锌粉 | 5g9.8%的稀硫酸 | 0.5g铁粉 | 5g9.8%的稀硫酸 |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B.实验二可以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C.实验三通过比较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可以证明CO2 与NaOH发生了反应
D.实验四呈现出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