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硅 D.氧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冬天的早晨,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菜刀生锈
D.用电热壶烧开水
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含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求:(1)此含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学习过程中,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既有CO,又有CO2;③只有CO。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明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明的设想,请你填空:
(1)若试纸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
(2)若试纸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既有CO,又有CO2;
(3)若试纸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则只有CO。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明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论]小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②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该实验开始前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完善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毕发现试管已经炸裂,请分析炸裂原因: (答一种情况即可)。
(2)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实验室制法的一种原理是NH4Cl(固)+NaOH(固)NaCl+ H2O+NH3↑,据此设计出的发生装置可以是 (填装置代号,下同),收集装置可以是 。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端(填“a”或“b”)流入集气瓶。
金属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日常生活所用的合金属于 材料(选填“金属”或“合成”)
(2)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铈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8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铈原子中的中子数为58
(3)铝比铁活泼,但生活中的铝制品却耐腐蚀的原因是
(4)向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