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铝锭熔化 B.铜生铜绿 C.铁制成锅 D.矿石粉碎
将12.5g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杂质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解)。
计算:①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5)
②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6) 。
实验室常用草酸(化学式为)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
↑+
↑+
。下图是制备干燥的
,再用
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
①从安全角度讲,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 (9) (填A或C)处。
②写出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D处的现象 (11) 。
③为了能正确检验反应后的产物,某同学认为在装置 (12) 和 (12) 之间还应增加个洗气瓶(下图),该同学在洗气瓶中加入的溶液是 (13) 。
④从环保的角度讲,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4) 。
以下是一些制取气体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①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
Ⅰ.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1) ② (2) 。
Ⅱ.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 。
实验室还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可以从E~G中选取 (4) (选填序号)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
Ⅲ.若用D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5) (填“a”或“b”)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6) 。
②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 催化剂质量/g | 待测数据 |
实验1 | 50.0 | 0.2 |
|
实验2 | 50.0 | CuO X |
|
Ⅰ.表中X的数值应是 (7) 。
Ⅱ.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8)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15)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②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16) 。
③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17) 物质所加的量多。
④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8) 。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100g水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
C.降温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不变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①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利用其 (8) 作用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②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Ⅰ.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9) 极(填“正”或“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 。
Ⅱ.为了加快电解速度,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已知通电时NaOH不发生变化)。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固体 (11) g,量取水(水的密度为)时,应选择规格为(12) mL(填“10”、“100”或“250”) 的量筒。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3) 10%
(填“<”、“=”或“>”)。
Ⅲ.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单质。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 (14) 。
A.水的电解 B.水的蒸发
C.水的蒸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