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玩具机器人“变”形
C.玉石“变”印章 D.葡萄“变”美酒
用如图微型仪器来完成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只消耗了0.55g10%的盐酸(密度为1.1g/ml)。通过计算回答: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如果用锥形瓶来完成这个实验约需10%的盐酸5ml,
这是微型实验所用药品量的多少倍?
(8分)以下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的探究。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同学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①将3.0g氯酸钾与1.0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②将χg氯酸钾与1.0g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的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氧气的快慢。
①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分)
②中χ的值应为: (2分)
(2)乙同学探究了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数据如下:
编号 |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二氧化锰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
① | 50.0g | 1% | 0.1g | 9ml |
② | 50.0g | 2% | 0.1g | 16ml |
③ | 50.0g | 4% | 0.1g | 31ml |
由上表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 ,过氧化氢分解得越快。(2分)
(3)丙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某种因素的实验探究,通过 比较,也能达到实验目的。(2分)
(8分)某小组同学一起探究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铝丝、铁丝和稀盐酸,只用一次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 验 步 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① 在试管中取少量的稀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
|
② 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 无明显现象 |
③ 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作用 |
|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2)插入铝丝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小红认为只要在上述方案中补充一个实验,就可以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红要补充的实验是: 。
(4)小强说,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刚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2分)
(9分)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2)实验室可用 (填字母)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用 装置进行收集。
(3)某同学用B和F两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准确),其主要原因是: 。
(4)若用H所示的医用塑料袋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氢气,则氢气的导入端为: 。
(8分)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F为黑色粉末,它们转化关系如图。
(1)B的化学式为 :(2分)F的化学式为: (2分)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②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