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能源的开发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火力发电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熔化 B.牛奶变酸 C.香水挥发 D.车胎爆炸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g石灰石样品,研碎加入烧杯中,将80g稀 盐酸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定反应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与前面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累加),数据记录如下表:(杂质不参加反应,不含钙元素.第二问要求作答)
序号 | 1 | 2 | 3 | 4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总质量(g) | 1.1 | n | 3.3 | 3.3 |
实验的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所加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产生气体的质量/g | 1.1 | n | 3.3 | 3.3 |
(1)表中n的值为 。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第4次加入稀盐酸后,烧杯中钙元素的质量为 g
小雨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等物 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 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1.2g |
|
|
② | 1.2g | CuO 0.5g |
|
③ | 1.2g | MnO2 0.5g |
|
(1)上述实验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对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经进一步实验证实过滤所得的黑色固体粉末为氧化铜。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实验拓展】小雨同学从课外资料上还获得下列信息:氧化铁、硫酸铜、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一定是催化剂
B.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
D.也存在减慢反应速率的催化剂
E.对一定量的反应物来说,催化剂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科学实验倡导绿色环保,对实验进行微型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图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进装置。
(1)图甲中仪器B的名称为 ,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瓶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仪器相同(用字母填空)。通过用甲装置完成实验所需盐酸的量是乙装置需要量的10倍,可知对实验进行微型化改进的优点之一是 。
(2)图丙中能燃烧的是 (用“a”、“b”或“c”填空)处的磷,一会儿之后,燃烧停止,但此处的磷过量,其原因是 。
①装置D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管口的气球可以防止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若要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可通过下图D~H中的部分装置组合得以实现。组合为D、
①实验时D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D装置产生的氧气分别通入G、H装置中,观察到 中的白磷能燃烧。
③如果利用D、E、F装置进行组装,测得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所产生氧气的体积,导管的连接顺序为
a→ → →b。能用F装置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3)上述4个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反应的序号填空)。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