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氮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B.氮原子核外共有7个电子
C.氮气由原子直接构成
D.氮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原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曲 B.香水挥发 C.燃放烟花 D.干冰升华
某钙片的标签如下,且知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
(1)(2分)请计算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2分)请通过计算推断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 (填虚假或真实)的;
(3)(6分)某实验小组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做了如下实验,每次取10片钙片放入已称量的含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数据如下:
| 物质的质量 |
反应前:烧杯+盐酸 | 22g |
10片钙片 | 8g |
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 26.7g |
请计算此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分)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竹子中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