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B.分类回收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食物变质 C.冰雪融化 D.蔬菜榨汁
(3分)某实验小组用28 g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8.4 g。实验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 g。
请计算:
(1)制取的氧气质量为 g。
(2)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
(3)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分)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TiCl4 + 2Mg Ti + 2MgCl2。若要制得24 g 钛,请计算需要镁的质量。
(8分)生活中常遇见铜制品生锈的情况。活动课上,同学们设计实验对铜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
① 铜锈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③ 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④ 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进行实验1】
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按上图组装仪器,装入药品。 ② 加热铜锈,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停止加热。 |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有_____;铜锈由_____元素组成;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③ 冷却后,向试管中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稍加热。 |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4个实验,每天观察一次现象,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实验4中的铜丝生锈了,且与水接触的部分生锈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