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1)能证明“释放CO2”的现象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①氧化钙;②氧化钙与碳酸钙; ③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D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③成立。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 。他又重新进行实验,证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 。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
(5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实验中能得出“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这一燃烧条件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打开止水夹。
(4)通过D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6分)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略去)。
(1)如果A、B组成元素相同,B常温下为液体。则C为 。
(2)如果A为黑色固体,B为有毒气体。则A化学式为 ;③反应方程式 。
(3)如果A是温室气体,①反应时出现浑浊。则A是 ;C是 ;
①反应的方程式 。
(6分)某同学在学习溶液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上述实验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
(2)上述①②③烧杯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烧杯编号]。
(3)若要使烧杯②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除了实验中已经采取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b表示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分)
(1)“嫦娥二号”运载火箭“长三丙”的低温燃料是液氢,氧化剂是液氧。若3g氢气在24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_。
(2)汽车三元催化器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反应,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下图:
上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聚乙烯泡沫塑料常用于商品包装。某同学与探究其元素组成,将其点燃并验证燃烧产物,发现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判断聚乙烯泡沫塑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不能确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为确定其是否含有,除需测定聚乙烯泡沫塑料样品质量外,还需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