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过氧化钠是常用的供氧剂,可将CO2转化为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O2 + 2CO2=2Na2CO3 + O2。若有22g CO2参加反应,计算生成O2的质量。
(7分)(1)小方用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 MgCl2+H2O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探究】
①上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和 化学方程式 | |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 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 黑色固体是 ; 涉及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白烟的成分是 。 | |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
(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通过此次实验的探究,你对燃烧的条件或二氧化碳的灭火有何新认识 。
(6分)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见图2)。
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 乙:氮气; 丙:氧气; 丁: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 。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 。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分)以下物质是由H、O、C、Ca、Cl、Mn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物质。
(1)某气体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则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图所示实验中,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适量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D溶液变浑浊,则D溶液中的溶质是 ,试管②中的现象是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5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常见金属和金属材料,用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能分析和解释许多现象。
(1)人体缺少 元素会导致贫血。
(2)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 。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工业生产中,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金属矿物的储量是有限的,且不能再生。请写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