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比较食盐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A.温度相同 B.水的质量相等
C.食盐和蔗糖质量相等 D.食盐和蔗糖颗粒大小相同
一定温度下,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现象如图2,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颜色变浅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溶解度变大
关于物质的量描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常用符号N表示
B.18 g H2O中含有1mol氢分子
C.1 mol S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D.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微粒
如图为市售盐酸的标签内容,倒出一半盐酸后(不考虑盐酸的挥发),不能表示剩下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A.500mL B.36.5 C.1.19g/cm3 D.37%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减少酸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