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水
和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已知A是固体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可分解为三种化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F、H、I是无色气体,B通电时,在阴极产生I,在阳极产生H。根据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生锈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还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有关。
(2)E物质的化学式是 。
(3)在①~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4分)研究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
(1)在汽车“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N2+2CO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编号 | T/℃ | NO初始浓度/g•L﹣1 | CO初始浓度/g•L﹣1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
Ⅰ | 280 | 0.036 | 0.162 | 82 |
Ⅱ | 280 | 0.036 | 0.162 | 124 |
Ⅲ | 350 | 0.036 | 0.162 | 124 |
(1)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 (填写实验编号);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 (填写实验编号).
(2)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已知在某温度下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 | 质量/g | 产物 | 产生的热量/KJ |
氢气 | 2 | 水蒸气 | 241.8 |
甲烷 | 16 |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 890.3 |
乙醇 | 46 |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 1367 |
分析表中数据,燃烧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2分)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从定量(宏观、微观)的角度对化学反应2H2+O22H2O进行描述(各答出一项即可):
宏观 ;
微观 。
(3分)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请分析以下知识网络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则①中填写 ,②中填写 。
(2)上图中“金属氧化物”若为氧化铁,请你写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B.
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