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 | 操作或现象 | 分子的特性 |
A | 给篮球充气 | 分子间有间隔 |
B |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是有质量的 |
C |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D | 过氧化氢分解可得到水和氧气 |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某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16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C.X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X的原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钢铁生锈 B.电灯发光、汽车爆胎
C.酒精挥发、水果腐烂 D.玻璃破碎、雪糕熔化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我们生存环境保护的是
A.鼓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B.发展“低碳经济”,减小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C.严禁焚烧桔杆,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
D.用化工厂未“达标”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
(8分)有资料表明,氧化铜对氯酸钾(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先将2.4g CuO与w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不再产生气体后,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wg。然后将固体溶于21.3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4g。(注:不考虑每步实验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求生成的O2质量;
(2)求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分)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
| 猜想一不成立 |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 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 有 出现 | 猜想二成立 |
【继续探究】某同学想探究黑色粉末可能是铁,你想到的物理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