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石油分馏
C.铜用作电线 D.酸雨侵蚀雕像
(6分)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 | 第1份 | 第2份 | 第3份 | 第4份 | 第5份 |
取样品质量(g) | 40.0 | 40.0 | 40.0 | 40.0 | 40.0 |
取稀硫酸质量(g) | 30.0 | 60.0 | 90.0 | 120.0 | 150.0 |
产生气体质量(g) | 0.3 | m | 0.9 | 1.0 | n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表中m的数值为 , n的数值应该为 ;
(2)第 份,硫酸已经反应完全了。
(3)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7分)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对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提出实验改进: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④从b端通入氮气;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__ _,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另一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 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在(I)、(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若 (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交流反思]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 (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 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13分)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来制取2瓶纯净的氧气时,要求能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速率并节约药品,应选用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进行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注射器G可用于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G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
(5)某同学设计的除去C0中的少量的C02并收集一瓶C0的装置如下图(瓶内为澄清石灰水),
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 。
(9分)(1)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①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之一是 .
A.人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太阳能的利用
②把a、b、c、d产生的原因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人大气中;
C.一氧化碳进入室内; D.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排人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
(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①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②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 .
(5分)用符号表示或说出符号、数字的意义。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 ;
(3)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4)Fe2+ 中2的含义 ;
(5)CO2中2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