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某同学将其编号为A、B、C,且各取少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实验 | A+B | A+C | B+C |
现象 | 产生沉淀 | 产生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1)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芳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小明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图2、图3。请根据下列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
(1)图1中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___色;
(2)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
(3)图1中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主要成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图1中选用合适的物质验证性质⑤,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图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镁与稀盐酸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是二者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__(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同酸具有相似的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却能与其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8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当80℃的该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
(4)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成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溶液;将上述烧杯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升温
B.加入该溶质
C.加入适量水
D.降温
E.加入足量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如下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做完实验后,试管壁上往往附着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需要先用某种试剂溶解,再用水冲洗干净。请选择溶解残留物的试剂,把相应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
(1)制备乳浊液后的植物油( )
(2)紫色的固体碘( )
(3)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
A.酒精 B.稀盐酸 C.食盐水 D.洗洁精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中的NaOH浓溶液挤入盛满气体的b中,打开止水夹。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c中的水倒吸进入b中
B.导管处有气泡冒出
C.气球胀大
D.无明显现象
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某学生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固体没有全部溶解;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有和
B.一定有,可能有
C.一定没有和
D.一定有,可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