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氯化钠、铁、过氧化氢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写化学式)。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在高温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反应后,生成C和D两种粒子的个数比为 。
②若有3 g D生成,参与反应的A质量为______ g。
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
a.B和C属于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8分)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
(1)下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硫元素的最高正价是 。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 。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通常排在前面的金属更易失去电子。回答以下问题:
①某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最外层电子数x= ;若最外层电子失去,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该带电粒子的符号为 。
②我国古代发明了“曾青(即硫酸铜)得铁化为铜”的湿法炼铜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6分)人类生存离不开能源。
(1)南京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下:
①煤、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均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天然气属可再生能源 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
C.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D.气体燃料便于管道输送
③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4H10)为燃料的灶具,若要改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A.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 B.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小空气进入量 D.减小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2)乙醇(C2H5OH)是一种绿色燃料。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4.6 | 8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5.4 | 4.4 | a |
A.表中a的值为2.8 B.X可能是这个反应中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10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3)若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4)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下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
①下图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 ,若 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
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 。
②下图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试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 。
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B.两烧杯中硫酸都没有剩余
C.两烧杯中金属都没有剩余
D.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
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反应后的气体为纯净物
B.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C.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