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是可以分的
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某学习小组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下表是分解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时选用不同催化剂所得到的实验数据:
催化剂(质量均为0.3g) | 新鲜猪肝 | CuCl2 | MnO2 | CuO |
收集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 42 | 650 | 18 | 300 |
从上述数据可得出一个结论: 。
(2)取含过氧化氢1.7g的溶液,加入适量MnO2充分反应(2H2O22H2O+O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
(17分)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探究一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选用 和 (填字母),检验集满的方法是 。
探究二 药品的选择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药 品 | 实验现象 |
① |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② |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
③ | 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
对照实验①③,是探究 对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影响;
对照实验 ,是探究不同的酸对产生二氧化碳速率的影响;
小明选择第①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该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三 生成二氧化碳量的测定
实验室常通过下列两种途径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量
途径一(如图1):由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途径二(如图2):通过排水法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由上两种途径比较,你认为哪种途径实验结果更为准确,理由是 。
(12分)
(1)请把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
B. 。
C. 。
(2)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若实验A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则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点) 。
实验B是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③ 实验C是探究燃烧条件中的 。
(12分)下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括号内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
(2)转化关系图中由CO2→CaCO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3)金属镁不但能在氧气中燃烧,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MgO)和碳单质,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此你对燃烧、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一项即可)。
(4)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气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