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下面是学习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氧气的性质”的探究,请回答: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b
(2) 连接仪器组装成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此处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若用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c”或“d”)进入。
(5)装置G中的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 ,该反应的表达式是 。
(6)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 g/L。某气体既能用D装置又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序号)
气 体 | A | B | C | D |
标准状况下密度/(g .L-1) | 1.997 | 1.429 | 0.771 | 0.717 |
溶解性 | 可溶 | 微溶 | 易溶 | 难溶 |
(9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11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A.研制出一种疟疾疫苗 B.观测奇异的恒星系
C.揭开人类起源之谜 D.研究太空中的原始气体的组成
(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①由上图还可以看出,分子是由 构成的。
②上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选填“反应前”或“反应后”)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选填“一定改变”、“可能改变”或“一定不变”)
④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3)某同学对焊接切割金属的氧炔焰很感兴趣,他查阅资料后得知:
乙炔,化学符号为C2H2,俗电石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温度达2100度,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0度。在烧焊金属方面有重要的用途。乙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该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决定设计实验验证乙炔燃烧的产物,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在氧气中点燃烧乙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而冷却的烧杯 | 出现水雾 | 乙炔燃烧有水生成 |
翻转烧杯,倒入 ,振荡 |
| 乙炔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乙炔完全燃烧的表达式 | ||
(7分)一种白色固体A和黑色粉末B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一种无色气体C。在C中,黄色粉末D剧烈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某常见金属F,在C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得黑色固体G。
(1)物质A、G的名称分别是 , ;物质B的作用是 。
(2)实验室完成反应D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的目的是 。
(3)写出F在C中燃烧的表达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
(3分) 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空气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可用于生产化肥和作保护气的是 ;夏天当我们从空调房间走出来时,眼镜会变得一片模糊,说明空气中也含有 。
②下列措施对防治空气污染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4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2) 某同学要量取48.6mL的水进行实验,在量液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如果该同学采用的俯视的方法,他所取出的水比48.6mL (选填“多”、“少”)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 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