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火焰熄灭
B.蜡烛熄灭后产生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蜡烛燃烧后看到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于冷冻麻醉 D.钨用作灯泡中的灯丝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食盐 B.倾倒液体 C.检查气密性 D.点燃酒精灯
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着玻璃片呼气 B.灯泡通电发光 C.湿衣晾干 D.蜡烛燃烧
(5分)某学习小组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
空气成分之一: ,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空气成分分之二:氧气,氧气与镁反应生成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三:水蒸气,打磨光亮的镁带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并产生大量气泡;再向沸水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呈现红色,如果将镁带放到水蒸气中,也会发生上述反应,但产生的不是黑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四:氮气、二氧化碳。猜想:可能是镁与N2或CO2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一】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获取氮气
(1)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这种方法属于 变化,但在实验室里空气不易被液化。
(2)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装置中使用的固体药品均过量),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 。(填字母)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N2的集气瓶中,配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三、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 。
【实验二】将燃着的镁带伸入盛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剧烈燃烧,瓶内出现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CO2与镁发生反应,根据所学知识猜想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 。
【探究结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CO2反应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