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融化成水 B.瓷碗破碎 C.钢丝弯曲 D.酒精燃烧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 ;
(2)维生素C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
(3)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写最简比)。
(5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7分)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小资料:
【资料】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
| 有二氧化碳生成。 |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2分)
(8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收集O2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用排空气法收集O2的验满方法是 _____。
(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中制取一氧化氮所采取的收集方法是 (填序号)
(6分)观察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稳定结构的元素是 。
(2)氯化钠是由 构成(用符号表示)
(3)硝酸镁的化学式为 ;已知在氮化钠的化学式为Na3N,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