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CO(NH2)2(尿素) B.Na2CO3(纯碱)
C.C3H8(火炬的燃料) D.CH3OH(甲醇)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 g,加入到盛有5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 g。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 3CO+Fe2O32Fe+3CO2。
(1)求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 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
| 情况①正确 |
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Ⅱ.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_的方法检验。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研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________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①实验操作 | ②实验现象 |
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溶液 | 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________色 |
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D物质属于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4)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